Blockchain Notes: Origin

2018/01/21

区块链是人类记账历史走到现在,科技给我们的最新选择,是账本演变史上最新的一个高可行性的形态。

记账需求

遥远的旧石器时代,记账全靠死记硬背和心算。随着生产力越来越高,单靠脑袋计数已经满足不了,于是,记录成了必须要改善的事情,产生了简单刻画和直观绘图的方法。

后来,人们发现绘图和刻画这些费力又占地方的记录方式又跟不上需求了,于是开始了结绳记事。结绳记事对记录对象、数量变化、最终结果都形成了确定的表现形式,几乎可称作账本的起源。

接下来,到了流传相对广泛的复式记账法。中国的复式记账法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龙门帐,之后又发展成四脚账。而西方的则最早出现在12-13世纪。然后是19世纪,会计的诞生体现了信息技术爆炸后人们对于账本安全的担忧。而且在21世纪的今天,尽管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相当发达,仍然存在信息不对成及信用问题。

如何才能保证一个可公开的账户是绝对安全可靠的呢?

信任危机

互联网善于处理信息分享,却不能解决价值转移。

如今的中心化机构通过政府或集团公司的背书,把所有价值转移的计算都放在一个中心服务器上进行处理,其中一定会涉及人的参与,而人的“有限理论”和“机会主义行为”往往会使整个系统变得不那么可信。

区块链如何拯救信任危机:区块链是比特币金融系统中的核心技术,它的实质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分布式结算数据库,能完美解决信息系统中的信任危机。

区块链技术可以很好地满足公信力需求,并把公信力抽象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而不是由政府或第三方组织掌控的存在,形成政府、大众、区块链与公信力互相监督的“公信新格局”。信任是建立在区块链上的,而非由单个组织掌控, 从而公信力可以被多方交叉验证与监督。

区块链的公信力

区块链是分布式的,在网络上有许多独立节点,每个节点都有一份备份信息,每个有授权的人都可以从任意一个节点下载全部的信息,同时,区块链公信力网络也是不可篡改的,任何节点企图更改信息都会被其他节点发现,而更改的节点不会被确认,就会立刻丧失公信力。

在区块链公信力模型中,区块链不制定政策,它只是一个公证人角色,是政府建立和执行政策的工具。区块链的作用是帮助政府更快速和准确地让政策被全民接受与认可,同时,因为区块链是一个不变的、可以被复制的数据库,政府的政策就变得公开和透明。

比特币起源

中本聪 - 《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 2008 讲述了比特币的几个基本原则:

一个纯粹的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使在线支付能够直接由一方发起并支付给另一人,中间不需要通过任何金融机构。

不需要授信的第三方支持就能防止双重支付,点对点的网络环境是解决双重支付的一种方案。

对全部交易加上时间戳,并将他们并入一个不断延展的基于哈希算法的工作量证明的链条作为交易记录。除非重新完成全部的工作量证明,形成的交易记录将不可更改。

最长的链条不仅将作为被观察的事件序列的证明,而且将被视为来自CPU(中央处理器)的计算能力最大的池。只要大多数CPU的计算能力不被合作攻击的节点所控制,那么就会生成最长的、长度超过攻击者的链条。

这个系统本身需要的基础设施非常少,节点尽最大努力在全网传播信息即可,节点可以随时离开和重新加入网络,并将最长的工作量证明作为该节点离线期间发生的交易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