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fred New User Notes - Part I

2021/07/17

大概是5年前,开始使用Mac电脑作为主力工具的。5年间由于换工作的原因,工作电脑从Mac换到Windows,又换回Mac。但个人电脑则一直都是Mac。

年初换了新工作,工作内容全部用Mac来承载了,想起来这么多年竟然没碰过Mac上的“神器”软件Alfred,怎么着都得来试试,好好提高下效率和幸福感。

既然要把工作负载都交给它了,必须要相信它,例如放开访问通讯录和1Password的权限等等。说实在的,放开1Password权限起初还是有些不太敢,毕竟这软件有个后门什么的,岂不是全部家当给丢出去了。但转念,还是这么做了,原因有三:Alfred是成名多年的优秀软件,如果有后门肯定早曝光了;坚决使用正版软件,免受盗版软件荼毒,毕竟全部家当都交了,不能冒这个险;实在不行,采用最后手段,禁Alfred的网络权限。

下面就说下我(作为一名新用户)的购买、配置和使用过程吧。

首先,Alfred只能通过官网下载,无法使用AppStore安装。原因在官网上有讲到,https://www.alfredapp.com/help/troubleshooting/mac-app-store/ 。所以先行下载吧。https://www.alfredapp.com/

购买流程也相当简单,进入购买页面https://www.alfredapp.com/shop/ ,选择套餐版本(有29英镑和49英镑两种License,区别是前者仅包含当前版本4,后者包含终生升级),我选了终生升级版。接着输入名字、邮箱,点击购买。进入付款页面后,有两种付费方式,信用卡和Paypal,我用的是信用卡(Visa)支付。付款后,几分钟内,收到了收据和License邮件。打开软件,点击左侧边栏中的PowerPack,输入邮箱和上述收到License,便激活了PowerPack。对了,使用Alfred,一定要购买PowerPack,不然。。。就等于不用了。

接下来,介绍下我平时使用最多的两个功能,Clipboard History和System Monitor Workflow。

先说Clipboard History,功能设置入口位于左侧边栏Feature => Clipboard History。功能使用上,顾名思义,便是能够通过它访问剪贴板历史。对于我们这种工程人员,经常复制(⌘+C)的场景,会用到历史上复制过的内容,这个工具能够很好地弥补。遍历剪贴板历史和使用旧的复制内容不再麻烦,体验很好。它还有个颇具特色的能力,便是自动将连续复制(⌘+C)的内容合并,例如用户希望复制一段话中的两个关键词,他能够通过迅速复制关键词1和关键词2,而剪贴板的内容将会是关键词1+关键词2。通过设置,还可以在合并时自动插入换行符,甚至,还能够在合并时发出声音。发出声音这个功能个人使用后觉得无法适应,偶发的Pyur-pyur声经常被我当作是什么地方的异响,相当地interrupting。

然后是System Monitor工作流。这是个第三方工作流,主要功能可以看这里 https://github.com/singhprd/system-monitor-alfred-workflow/blob/master/README.md ,概括来讲,便是能够通过Alfred的快捷命令查看系统性能,如内存、CPU、IO使用率等。安装依然简单,通过刚刚的链接进去可下载到这个工作流的.workflow文件,点击打开便能直接被导入Alfred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Tricky了。它并不是安装即可用的,由于它只固定地使用某个旧版本的ruby程序,而在新的Mac系统中ruby是不断更新的,由此造成了某些目录不匹配的问题。如图所示: System Monitor Workflow Debug

经过一番搜索,在这里 https://github.com/zhaocai/alfred2-sourcetree-workflow/issues/7#issuecomment-633050353 找到了答案。报错信息中提到的2.6.0目录如果不存在,那么我们就通过软链接建一个目录出来。之后便畅通无阻了。

总结:这是我目前使用Alfred一周以来,用得最畅快的两个功能了。难怪说它是“神器”,后续若发现更多技巧,我也会及时拿出来跟大家分享。